近些年,凤凰单丛的品种越来越多,令人眼花缭乱,好茶不少,专业卖茶的也不少。
然而,不少人对于凤凰单丛,是感觉刘姥姥到了大观园,实在太多了,怎么选?
于是吧,百度,公众号,结果关于凤凰单丛的知识,都是大同小异,真正有用的只有这么一点。
大部分对于凤凰单丛的介绍,除了十大香型,就是香,就是山韵,然后摆上几棵树的照片,也就完了。
买了几本书,讲的还是茶树资源、十大香型,甚至有的书,花了钱,买的还是广告。
鸭屎香的故事都说烂了;东方红送给毛主席,但毛主席他老人家喝不喝,至今还没有定论;大宋的落魄皇帝,到底有没有喝这鸟嘴茶;七百年的宋种茶,这树龄是不是真的?
不得不说,潮州卖茶的人才确实不多,凤凰单丛的故事,也仅仅就这点花样而已。
说回这个市场。
茶农们喜欢吹嘘,自己是根正苗红的乌岽山民,自己在山上的一举一动,一定会随时出现在朋友圈;
茶商们都号称自己包下了哪株母树,你有八仙母树,我有芝兰原茶;你有鸭屎香,我有雷打柴……你有三十年的老茶,我有五十年的;
十几年了,大家还在没完没了地科普,凤凰单丛的十大香型,母树种在哪里,喉底、山韵……知识点一直就这么多。
茶公司则是声称自己有多少亩茶园,反正把牌子往茶园里一插,拍个照片就完事了;
奖项很多很多,虽然外边的人已经不相信奖状了,但他们也要不停地吹风;
炒作大师,但是潮州确实太小,人家不认可啊。
讲大故事的少,讲小故事的多。
这些营销方式,尽管在外人看来很好笑,很落后,但是,简单粗暴,还真有市场。
大家,都只处在把凤凰单丛做成农产品的模式,反正现在很赚钱,没有一家能够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,没有真正把茶做出文化的。
而在岩茶、普洱行业,大家早就抛弃了这种落后的茶农营销模式。现在凤凰单丛的市场有改观的迹象吗?也许有的,星星之火,能不能燎原不好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