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镇,在山里与茶为生的人们,大家对谁最熟悉? 答案,便是黄瑞光。
黄瑞光,这位土生土长的凤凰人,一直就被誉为“茶仙”,从我懂事开始,就听到凤凰镇有位“茶仙”。
“他是很神”,凤凰镇的老人们都这么说,看茶时,只需“观颜察色”(干茶外观及色泽)、“一嗅一品”(内质香气和滋味),就能准确说出,这茶产自什么环境,品质有什么特点,工艺是否正确,存在哪些缺陷和什么因素导致的等等,然后,他还会提出改进的办法。
1974年,文革尚未结束,作为生产队长的黄瑞光,就敢(也能)带领村里的人们,三年内将茶叶的年产量翻了十倍。
1982年,黄瑞光作为汕头茶叶公司的副经理,就担任国家商业部、农业部全国名优茶评比的评委,参加两部先后在长沙、南京、福州、西安、河南信阳等地举办的评比工作。
1982年,黄瑞光亲自制作的凤凰单丛,参加商业部举办的“全国名茶展评会”上,荣获 “全国名茶”,且以99.8分的最高分位列榜首。(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,真正值得信服的年代,那时,还没有今天这些光说不练的“大师”。) 二十多岁就能有如此成就,每当黄瑞光回到凤凰,附近村庄的人们就会涌入他家,将他劫走,要让他去教大家制茶。 他对于现代凤凰单丛的影响,积极深远。

我们背后的这株茶树,是享誉业界的“大庵宋种”。现年74岁的黄瑞光,在每年春茶季节,都会来到大庵,看看这株茶树。他会亲自指导,多少年来一直如此,他如果没来,不能采摘。
今天,与黄瑞光前辈聊了许久,一口气写了这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