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凤凰单丛,许多朋友都知道,最大的特色不是“香”,而是独特的“山韵味”,这个山韵味,是凤凰单丛的符号。
所谓的“凤凰单丛山韵”,完全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凤凰单丛独有味道的妙状陈述。
优越的环境,对凤凰单丛山韵的影响

凤凰山,位于闽粤交界地带,远离城市,终年气温低、雾浓、潮湿,是大自然的恩赐。凤凰单丛茶树,在种种优质条件下,才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香气和韵味。正有《茶经》所言:“上者生烂石,中者生砾壤,下者生黄土”,就生长环境而言对于“上者”的要求,凤凰单丛恰恰吻合。
特殊的物种,对凤凰单丛山韵的影响
凤凰单丛品种多样,目前一芦居所列的,就有数百种,而这种茶,皆源于“凤凰水仙”。在王镇恒,王广智主编的、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名茶志》中,便对凤凰水仙有这样的概述:“凤凰水仙是一个资源类型复杂、熟期迟早不一、叶片形态殊异的地方群体品种。”因此,凤凰单丛的成茶,具有天然的花香、汤色橙黄、滋味甘醇、回甘力强、耐冲泡等特点,并有独特的花蜜香韵味。
古老的茶树,对凤凰单丛山韵的影响

凤凰山区,至今仍有很多百年以上的野生茶树,在落实承包责任制以后,这些茶树分由各家农户自己管理,因此,茶树在一定程序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,当然,关注一芦 居的您,应该懂得,什么叫做“一定程度”。自古是老树产好茶,一点不假,无论什么品种,经一芦 居等的研究发现,越是老树单丛,其山韵味愈加明显。这些古茶树,便是凤凰单丛引以为傲的资本。
传统的制作,确保凤凰单丛山韵的形成

所谓“采不时、造不精,便出不了好茶,这是我们凤凰先人早就总结出的经验。
凤凰山也有同样的谚语:“采茶不过日,做(造)茶孬过时”。如果在采制的过程中,错过了最佳时机,或者在成品之前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,便难以做出优质的凤凰单丛。
虽然皆是凤凰水仙茶树品种,但由于小环境、历史以来的变异、培养、优选单株等多种原因,而形成采摘时间早晚不同的品系、株系等,比如采摘早的是清明前后,采摘晚的到立夏前后,前后相差一个月余时间。
最早采摘的是白叶、锯朵仔等早熟品种,然后是肉桂和群体种,再然后是輋门、兄弟、桂花香、玉兰香等,再然后到立夏前后了是芝兰、黄栀等,最后才是八仙等。

每个品种的采制时间,都有严格的要求,必须把握时机。
而所谓的“造不精”,就是指制作加工工艺的严格要求和掌控。凤凰单丛和其它乌龙茶一样,是制作过程最繁复的茶品之一。从采摘、到晒青、晾青、碰青、摇青、静置、杀青,再到揉捻、烘焙,然后是挑拣、再炭焙、退火等,每一环节都有其严格的程序和时间控制。如果工艺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,或者不到位,或者气候时机不佳,皆做不出凤凰单丛独特的“山韵味”来。

有人说,凤凰单丛的内含物如何如何,才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山韵味。但是,我认为,对于山韵味,其实完全不用去拿什么科学道理去理解,比如茶多酚、氨基配含量……茶是用来喝的,不是化学研究。以我对包括凤凰单丛的理解,茶,是有生命的,即便你破解并合成了凤凰单丛的全部成分,也造不出一个有生命的茶。
评论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