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段时间以来,自媒体圈子兴起了一股打击大师的热潮,一些自媒体,特别是公众号,对茶界大师们是穷追猛打,或明骂,或暗讽。
似乎为曾经被忽悠了多年的消费者们出了一口恶气。
比如某新兴品牌那件事,各家自媒体不写点什么东西,讽刺一下那些大师们,还真说不过去。
然而,那些对大师穷追猛打的人,他们的目的,真是在为消费者们出气?
我看不然。
在一个流量为王的年代,难道顶着得罪人的风险,写这些,就是为了助人为乐?
大家想想,茶叶自媒体,他们的运营主体是何人?
一种是专门的自媒体,对于他们来说,流量,直接影响着三餐能否吃饱。
茶叶,这么多年了,其实是真没什么东西可写了,因为,可写的都早被前人写完了。茶的采摘生产储存,还有怎么泡、怎么喝,其实很多顾客都比茶商都懂。在这里,茶农茶商们可别在意,我见过的不少买茶的人,他们的专业程度确实并不低。
既然没东西可以,那还能写什么?记事嘛,内容劲爆的文章永远不缺读者,怼人,确实不少人爱看啊。
另一种是茶商或品牌的垂直自媒体。
大师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,生意可以做得顺风顺水,但,大师也是脆弱的,行业太小了,普洱、岩茶、单丛都好,谁不认识谁啊,你天天跑出来,时间长了,谁不知道你那点毛病?胖乎乎的大师真的会制茶?至于喝茶,人各有喜好,大师怎么来制定啥标准,忽悠小白吧。
古时有句话叫“文人相轻”,今天我加一句“商人相贱”罢。
没有利益,心才能正,才站得正,是这个道理吧。
茶届的浮躁,远超我们的想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