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形美、色翠、香郁、味甘”,不少书籍和媒体是这样评价凤凰单丛的。
然而,根据我们多年的从业经验,发现大多数人更关注主观上的“香郁、味甘”,对于更直观的“形美、色翠”,并不会那么在意。
也罢,茶是喝的,不是用来看的。
但是,我们在审评凤凰单丛时,茶叶的外观,却是至为重要的。 本篇只讲茶的外观,香气、茶味什么的就先不提了。
“形美、色翠”,其实是上等好单丛的要素,是优良工艺的体现,精细的工艺,是制出好茶的必要因素。

作为乌龙茶,工艺是极其重要的,不论是武夷岩茶,还是凤凰单丛。 就好比一桌好菜,得有厨艺精湛的厨师,才能把上等的食材制作成美味佳肴。好菜是什么样的?色、香、味俱全,菜的“色”就排在第一位。
那么, 单丛的外观,到底与其品质,有着多大的关系?
事实上,我们从外观上观察,就基本上可以判断该茶的制作水平了。
外观,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茶叶制作的工艺水平,而工艺水平的高低,则又反映出茶的品质。 换句话说,这茶值不值得喝,先看外观再说。
我们甚至还可以通过茶的外观细节看出,这茶哪里没做好,需要如何改进。
如下图,我们可以观察到,这竹叶单丛的干茶外形如同教科书一般,好茶就应该条索紧结、匀整,油润、有光泽。

如果条索不够紧结、不浑圆、不匀整,我们可以判断它揉捻得不合理。 这就会造成冲泡后,汤色发红发暗,喝起来会很闷,无气;而如果条索轻飘,则说明茶叶晒青过度,或浪青过重,或者杀青、烘焙过度。总之,这样的茶是次品。
再看干茶的色泽,应该油润有光泽。
如果呈枯红色,不油润,说明采摘时损伤鲜叶,浪青太重,杀青过度,没有及时烘焙或烘焙温度过低,晒青过度;干茶呈青绿色,则晒青、浪青、杀青均可能不足。
如果条索差别过大,颜色不一,这有可能是不同品种混制,或是人为掺杂其它品种,也有可能是晒青的时候不匀造成的。
再看冲泡后的汤色,好的单丛呈金黄色,必须通透、干净, 甚至犹如米汤一般稠。
但,如果汤色青绿,可以说明茶在制作时浪青不足;茶汤红暗,则是浪青过度,或者烘焙过度了;茶汤混浊不透亮,则可能是杀青不均匀,或是茶末太多(茶碎了)。
我们再观察叶底,应该油润有光泽。如图
而如果叶底青绿,说明浪青不足,晒青不足;叶底枯褐、萎缩,很可能是晒青时阳光太猛;叶底泛红,说明浪青过度,杀青不及时或杀青不足;如果叶底乌黑或有焦斑,是在杀青和烘焙时烫焦了;而如果叶底残破,抛开虫咬的因素,那必是揉捻的问题了。
到目前为止,还真没有见过“形不甚美、色不甚翠”,而又能带来良好品饮感受的好茶。 总而言之,外形优美,色泽油润,会是一切好茶的共同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