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人对于凤凰单丛的印象,是香气。
因为有十大香型给人们的印象,凤凰单丛最大的特点,似乎就是很香的。

但其实,香,只是表象,正如人,衣着打扮,只是表面,内里的气质,才是人的最美之处。 独有的“山韵”气息,才是凤凰单丛茶登上大雅之堂的重点。
前人的总结,凤凰单丛的山韵气息,来自三个原因,山场、茶树和工艺。
山场,山韵
凤凰单丛的核心产区,位于闽粤交界的山区之中,长年气温较低,终年云雾缭绕,空气潮湿。

这样的地理环境,极利于各种茶树生长。
我们经常可以看到,凤凰山的茶树往往长满青苔,与该地的气候不无关系。
乌岽山有天池,为火山活动所致,对当地的土壤有很大影响。《茶经》对茶树如此描述:“上者生烂石,中者生砾壤,下者生黄土”,就生长环境而言,对于“上者”的要求,凤凰单丛恰恰吻合,属于上者。
在如此的优质条件下,凤凰单丛更容易形成这种独特的香气和韵味。

茶树,山韵
凤凰单丛的株系繁多,品种不可胜数,它们,皆是由“凤凰水仙”筛选和保留而来的。《中国名茶志》这样概述凤凰水仙:“是一个资源类型复杂、熟期迟早不一、叶片形态殊异的地方群体品种。”
凤凰单丛成茶之后,具有天然的花果香、汤色橙黄、滋味甘醇、回甘力强、耐冲泡等特点,并有独特的花蜜香韵味。

至今,凤凰山区仍拥有一万株百年以上的老茶树,由于历史原因,以及社会和生产方式的特点,这些宝贵的老茶树是各家茶农的财产,也不必过度采摘,所以能得到很好的保护。
这些古茶树,便是凤凰单丛引以为傲的资本。

茶市场在经历了铁观音的风靡与隐匿后,人们更加认同老丛的价值,大家发现,凤凰的老丛,其山韵味愈加明显。
茶树以老为贵,这一法则在岩茶、普洱同样适用。
工艺,山韵
和武夷岩茶一样,作为主要的两种乌龙茶,凤凰单丛是制作程序最繁复的茶品之一,从采摘、晒青、晾青、碰青、摇青、静置、杀青,再到揉捻、烘焙,然后是挑拣、再炭焙,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力度,确保不出差错,否则,皆无法让凤凰单丛表现出独特的“山韵味”来。


所谓“采不时、造不精”,便出不了好茶,这是凤凰先人早就总结出的经验。 “采茶不过日,做茶勿过时”。凤凰单丛非常讲究采摘时机,春茶,晴天、午后,雨天不采、过时不采。
如果在采制的过程中,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,便无法做出优质的凤凰单丛,其“山韵”也就无从谈起了。
扩展阅读: 凤凰单丛的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