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底,凤凰单丛的春茶即将大面积上市了。
上个月,就有外地的客户,每周都询问:新茶上市没有,然后我每次的回答都令他失望了,今天又来问了一次。这是一位坚定的新茶爱好者,店里还有去年的存茶,他也不要。
有的人则相反,热衷喝老茶,就爱那股陈香,爱感觉那岁月留下的印记,对各种新茶一直是看不对眼。
说个话题,老茶好,还是新茶好?
这是人们关心得比较多的,老茶也好,还是新茶好,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。
有的老茶爱好者担心,现代的茶,品质并不如当年,包括农药、机械化采制、做茶的人的素质等。
我们无法回到当年去看看,但我论断,现代的单丛茶,其制作水平,比起改革开放前,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。
据黄瑞光老人说,当年,凤凰茶均由国有茶叶收购站,直接向茶农收购,凤凰茶仅仅简单地分为三档,即水仙/浪菜/单丛三个品级,品种单一,按质定级,再按级定价。
为什么要如此操作呢? 一芦居推断,在计划经济的年代,简单收购标准,可以有效地防止舞弊行为。这样的情况,在全国所有的茶叶产区都是一样的,西湖龙井当年不也是简单地分为特级/一级/二级/三级吗?
在物质水平和生产力无法提高的当年,茶农是没有太多积极性的,产品的最高品级即为单丛,那么我只需要做到单丛品级就可以了,何必再做出更好的茶?
在改革开放以后,生产力解放,使得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;而生活水平的提高,又对生产力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原有的凤凰茶不够卖了,又没有更好喝的,怎么办?所以,聪明的茶农们做出了更多、更好的茶。
如今,在当年二三等的浪菜、水仙,已经消失,流通于上市场上的茶,皆是单丛品级(如今的凤凰单丛,是一个商品名称,并非一定指的单株采制),至少,做工标准是如此。商品品种丰富起来,甚至,更高档次的茶叶也出现了,比如各种母树茶、老丛茶,只要品质足够好,价格合理,便不愁没有买家。
当然,新茶有新茶的问题,比如市场上,母树八仙有多少?乌岽老丛有多少?宋种二代又有多少?有些母树茶明明在这里,却又听说别处有人在卖的;而老茶也有老茶的问题,比如虚标年份、新茶改老的。
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