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开始,又是一年的新茶季,特别是龙井( 清明过后采摘的绿茶,叫做雨前茶,如雨前龙井,而清明前采摘的叫做明前龙井)。天山茶城的新茶广告也打出来了,今年春节前后,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,对国内经济造成了一些影响。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,各地对企业的扶持工作力度很大,今年,连官微“长宁发布”也发布了天山茶城的新茶广告。
一直以来,关于该喝新茶和老茶的说法,众说纷纭,典型的主要分为绿茶和普洱两种。
绿茶适合尝鲜,不适合长期存放,即便在低温环境下存到第二年,其价值和价格,都要大打折扣。
而普洱则要喝“老”,越老越醇,或者所谓的“越陈越香”。
而凤凰单丛既不以新为贵,也不以老为珍。
清代周亮工的《闽茶曲十首》有一段:
雨前虽好但嫌新,火气难除莫近唇。
藏得深红三倍价,家家卖弄隔年陈。
这里所说的“闽茶”指的是半发酵的乌龙茶,如铁观音、武夷岩茶无不如此,凤凰单丛从属于乌龙茶系列,是不是也讲究喝“隔年陈”呢?
答案是肯定的。
有“津籍潮人”之称的王维毅老师,对“隔年陈”作了一个更具体的解释:“隔年春”。
什么是凤凰单丛的“隔年春”?
“隔年春”是指“选茶要选上一年的春茶”。
其一,茶叶本身是需要后时后火来提升的春茶;其二,茶叶的内质转化,取决于其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,而丰歉厚薄又与品种、树龄、海拔山场等有着内在的联系。
人们崇尚“隔年春”的凤凰单丛,是源于对茶性的把握,可以说是工夫茶的一个“讲究”。但以一芦居的经验看来,“隔年春”,不应指隔了一年,具体隔个几年,一年、三年,还是五年,都要依据茶性而定。
凤凰单丛,单株采制,各种品种,皆是个性化十足,切不可一概而定。
为什么“隔年春”会更好喝?
之所以有这么个考究,归根结底是由凤凰单丛的品性所决定的。
一般来说,高品级的凤凰单丛春茶,需要半年以上的静置退火,经过了比较充分催化之后,茶性转化得更显香醇,韵味深长。
尤其是老丛的春茶,在充分转化之后,茶味变得越来越好,判若两样,这就是鲜明的“隔年”效应,如娘仔伞单丛。
“隔年春”的口感差异如何?
近些年来,凤凰单丛,有不少是以烘干、抽湿,或轻火烘焙的方式加式制作,侧重于展现其“高香”、”品种香“的一面,这类茶入水则飘香,品饮时清甜香润,生津回甘,这样的茶,在国内非常有市场。
初喝茶的人,往往惊叹沉醉于凤凰单丛纯天然的花香、花香果香的丰富、高扬和变幻,但对于一些资深茶客来说,“清香型”单丛显然不够有“力”。因为经历了碳火的多次烘焙和岁月的沉淀,高扬的花香渐沉,新茶时那种热烈的、抓人的香已不明显。
可待细细品饮,茶汤醇滑,细腻柔甘,香气在茶汤中萦萦绕绕,绵绵不绝,入口入喉,回味悠长。
待到后段,丛味、苔藓味、木质香、高山韵,一层一层慢慢的析出,给人一重又一重的惊喜。事实上,高山,老丛的凤凰单丛,隔年以后,虽然它的品种香会有所减弱,但会转而呈现出近似桃杏薯等熟果香味。而且,其醇、润、韵、爽度也会愈见显优。
因此,取陈不取新,重韵不重香,也就成了选择凤凰单丛的一个基本标准。
凤凰单丛“隔年春”的适用性
“隔年春”虽然是凤凰单丛的的与众不同之处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凤凰单丛茶的品性特征,但是,在选茶时,“隔年春”并非是绝对的、可以不加区分的“标杆”。
总体而言,只有高品级的凤凰单丛,才适用于“隔年春”这个择茶标准。
高山,老丛,好的工艺加持,高品级的凤凰单丛在新茶期,其表现就足以倾倒众生。因为高山单丛一年只采制一季春茶,并且做工精细,多做青充足,足火足时炭焙,经一定时间的缓慢转化后,更加迷人,自然香和味都更加优秀,令人叫绝。
对于那些夏暑茶、秋冬茶,乃至低山的春茶,其实只适宜当时饮用,过了一年,香气淡去,却又别无长处,还谈何存放价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