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过之前的关于干泡法与湿泡法的文章,我们知道,现在流行的泡茶方法大概分两种,一种是“干泡法”,一种是“湿泡法”。
至于哪一种更适合我们,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定论。
有人说,湿泡法起源于潮州工夫茶,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,潮州工夫茶本来就是极简主义,实用为宜,茶盘很小,只容得下一把茶壶,三个小杯,这其实就是一种很传统的干泡法。
只不过,现在的干泡法茶盘更小,把茶壶和分开了。
潮州的茶盘本来就很小,而湿泡法是什么样的呢?
那种气派的大茶盘,或者是集成化的茶台。

印象中,在广东珠三角、福建厦泉一带,普遍流行大茶盘。大的茶盘貌似气派,很多人喜欢在客厅、办公室里布置大茶台,看起来很有文化,但是,实用性为零,谈什么文化?
甚至还有集成烧水的茶炉、消毒锅的茶盘,这些,其实是与潮州工夫茶文化相悖的。
干泡法的精髓在于简单,干净、明快,需要什么茶具就放什么,没有任何是多余的。
有人列举了干泡法使用的茶具:1、壶承或干泡茶盘;2、烧水壶;3、茶巾;4、茶匙;5、茶夹;6、水盂(用于盛放废水);7、茶则;8、盖碗;9、公道杯;10、品茗杯;11、花器;12、茶席巾;13、茶滤……但是,干泡法的宗旨就是至简、实用,居然还要那么多东西?
哪些才是真正需要的?传统的潮州工夫茶就给出了样板,一把茶壶三个杯,一个茶盘,一个炉子,你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稍稍变换即可。

湿泡法一度流行了二十年,但如今,干泡法不是又流行回来了吗?
有人认为干泡法来源于台湾,或是日本,你想想,但我想,茶文化肯定还是源自中国大陆吧。